
主持人:早上好,女士们、先生们,非常感谢大家今天来到我们的会场,今天我们会有四个报告,第一个请思维克先生给我们做报告,第二个是请丁先生给我们讲述竹材和环境的情况。我们这次德国展台所有的设计都是用的竹材,他也参与了这方面的设计。在德国我们是没有竹子的,作为一个艺术家,我们也非常高兴在中国使用竹材做建筑,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尝试,回头我们请丁教授讲述在竹材方面的应用情况,他会介绍关于生物和竹子方面的情况,第三个报告由我自己本身来做,我会给大家做这面的情况,第四个请朱博士介绍一下竹材在工业方面的应用情况。他也会向大家介绍竹材各方面应用的情况,下面有请斯维克(音译)先生给我们做报告。
斯维克(音译):非常感谢大家,我们主要是做一些竹子在建筑方面的应用,我们是一个建筑设计所,主要是跟一些关于使用自然的材料的相关工程师和专家做这方面的设计,我们会设计很多贴近自然的建筑,在德国我们也会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使用的一些技术,我们今天是对公众的报告,所以我这边关于技术方面介绍的不是特别多,主要是介绍一些项目,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柏林的一个小村庄,这边有一个房子,我们来看一下他的设计情况,它是用自然的石头堆砌起来的房子,在德国比较冷,我们要进行一些保温的处理,我们会向阳面的窗户比较多,地下层也有保温的处理,地基是用混凝土做的,这种基地会一直延伸到地表层上面,无论是基地还是我们的屋顶方面设计,都会做一些保温的措施,保证寒风不会侵入到房间里面,我们也通过很好的保温玻璃,而且我们在房顶也加了太阳能搜集器,可以为房间里面加一些热水,德国的晴天并不多,所以我们带地下室也安排了一个加热器提供整个屋子里面的供暖和加水的需要。
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房子里面有很多这方面自然的一些成份在里面,可以看到。我们这边也沿袭了很多当地的建筑风格,比如说这个地方的建筑风格就会用很多的石头,我们在这个建筑中也会应用这方面的石头,这是我们向大家介绍的另外一个项目,在这个项目中我们是在二战时候做过一些整修,这个房子是本世纪初建立的,二战之后会有一些损伤,我们重新做了一些修改,在房顶加装了电机,房顶的上面一般用的都是木质的材料,很多也使用了可再生的自然的材料,我们重新进行了房顶的加固,在房顶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使用的是一些木质,这些木质多半是在工厂制作好的板子,在现场一天的时间就可以架起来。
我们看一下所有的房子都是木头的,在木框外面的保温情况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加固,我们通过还必须保护外面的一个外观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我们使用的是一些天然的产品,进行这方面的家装和修改,我们这边有很多古老设计的原貌,也希望把这方面建筑的原貌留下来,因为这些都是十九世纪建筑的风格。
我们看房间里面,会有很大的玻璃,因为像包括很多很富有的人,他们也希望新建的房子都使用比较原始、自然的东西,而不喜欢用很多的高科技的东西。所以我们在这里加了很大的玻璃,而且房间里面呈现比较亮的白色的空间。
在外面,我们也涂了白色的外层,使它符合这个小镇古老的特色,另外一个,我们所说的项目,也是一个19世纪的历史建筑物,对他进行装修,他现在是被用于博物馆,我们在夏天的时候,因为保温做的不好,夏天的时候达到50多度,在博物馆里面我们必须保证22度的标准,保证里面的物品不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做很多的东西,我们在外面做了很多白色的漆遮光,包括里面太阳直射不至于影响到房间,不让房间的温度上升太多,而且我们在房间里面假设了很多很细小的水管,通过冷水在房间里面的循环使房间的温度可以降低,同时在房间的各个地方都放了很多的传感器,而且我们还在各个地方设了很多小的通风口,保证这个房间内部足够通风。
同时也在在房间里面加设了一些必备的设施,关于能源方面,我们在建筑的改造过程中,会尽量的使用太阳能的加热器,保证我们制造一个零排放的房子,尽量的使用可再生能源,这是我们设计的一些过程中,我们把它整个建筑中所做的改造的工作,我们带新的设计当中,尽量使用一些自然的材料,这是我们这边铺设的太阳能搜集器,他们并不想要光伏,所以只装了太阳能,通过这个图可以看到我们怎么把这些管道铺在我们的墙上的,最后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孟加拉这边做的项目,这是我们和孟加拉的一个学校共同合作做的项目,我们也想试试看,在德国设计里面有哪些可以在当地应用,这是一个非政府组织资助的活动,我们和当地的合作伙伴共同进行这方面的改造,我们看一下这个城市的位置,他是一个很小的村庄,这是村长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村庄自己房子的建造切断,他们是用一些草额等东西搭建的小房子,虽然说房子看起来很漂亮,但是雨天的时候房子的防水情况不是很好,所以这方面的一些湿气会渗到房间的内部,使得房间内部的环境变得舒适,而且也碰到一些东西,就会倒下来,或者由于潮湿过渡。
还有一个学校的培训项目,也是非政府组织的,学习西方的元素等等,都是免费的,这个学校的设计顶楼就是这样的安排,可以防雨,还可以隔热,还有一个小的房间可以有小孩子进去换衣服,有一个楼梯,这是另外一个教室,这是非常开放式的空间,通风的条件也非常好,这个安排有一些现代的元素,这是一个基础,这个基础是一些砖,在当地有这个材料,然后就是墙,这是一个很大的框架,下面有一个连接,我们可以看到,地基是建筑方面最重要的,只有地基打好了,整个建筑才能稳,整个建筑才能寿命很长,可以由几十年或者上百年的时间,这是当地的日常生活,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方式,我们在这里进行了一些培训,这里是非常传统的当地耕作的方式,是由牛进行工作的,这个是在地质干燥,在上面进行切割,然后再堆起来,这是非常基本的简单的建筑,每个人都可以很轻易的操作。里面一共有四层,建立第一层,然后竹子就是在当中进行连接,还可以看到有一些非常基本的工具来帮助当地的村民对建筑进行设计,所以这个是在天花板和墙面的设计,大家可以看到这里有很大的竹子,然后我们在不断寻找,不断研究当地的建筑热点,不管的根据基本的设计,当地的一些传统方式来得到启发,所以我们做了一个样本在德国。
在孟加拉这一带,看到来自哥伦比亚的竹子,大家可以看到,孟加拉的竹子的情况是很薄的,质量方面大家也可以看打,工程师是来自德国的,现场做了一些样本,做了一些最大载荷的检查,然后进行建造,所以我们进行了这样的一些基本元素的研究,承载一定的重量,所以我们要把这样的一些建筑能够经久耐用,对一些住房的要求来说,有四到六米的长度,在这个位置上,我们是有一些塑料的成份,我们想有一个天然的材料来进行替换,使它更加经久耐用,我们要对这些都进行培训,整个建筑都是由这些组织进行建造的,有一些很长的,比如说六米,更多的层次,然后我们还看到,这里面有一个机器,这是一个电子的设备,这是一个无天然的设备,其他的都是纯手工制作的材料,必要的话,还用一些机器进行加工,屋顶,这个是从下往上看的结构,然后我们从上面往下看,这是屋顶的情况,有很多的竹子堆积成房顶,最大的挑战就是用四层的竹子做一个房梁,可以看到,有四根竹子在做房梁的位子,可以形成2.5米高的房梁了。
我们可以看到,都是由人们手工打造的,我们德国的专家也在当地进行支持,这位专家是德国非常有名的竹建筑专家,也在当地培训村民,我们进行非常好的准备,从一楼开始,有25根,然后用手工进行打造,第一楼逐渐往上建,大家可以看到,大的框架和房顶的一个连接,这是一楼的墙壁,可以看到,这些竹子,他是非常结实的,所以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基本的简单的架构,使他的建筑都是由竹子进行架构的,第一层就是基本建好了框架,然后我们开始准备外墙面了,所有的这些工作都在外面进行协作,我们有这个竹架,都是现场手工制作的。这里面有一些木结构啊,整个的外墙面和地基但是都是非常好的结合起来了,最后终于大功告成了,大家坐在下面的大厅里面,这是场地的一个传统仪式,我们看到大家都很高兴,这是在课堂后面有一些小的房间,这是由竹子打造的一楼的照片,非常漂亮,在春天的时候清风一阵阵的吹来,真的感到非常的舒服,这样的架构,通风系统非常好,非常好的天气,真的是非常舒服,整个的房间真的是冬暖夏凉,这是我们早上的时候拍的照片,在德国来说,我们觉得非常有趣,不常见,这就是最后的一个图片,谢谢大家的耐心听讲。
提问:这是建筑的一个工程师,我想这是一个竹材的建筑,这个真的非常重要的,可以减少建筑材料的成本,而且可以保护环境,我是半途当中加入这个会议的,所以我只听到一半,根据当时这个图,这个结构,我想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建筑首先要考虑安全的问题,有什么样的测试方法来帮助我们保证这样的安全呢?第二个和传统的建筑材料相比成本节约多少?然后你要切割这个竹子,是不是会破坏这个绿色的环境?
斯维克(音译):两层的结构是没有问题的,这只是改建的时候使用的建筑,如果白天有火的话,大家都可以注意到,大家刚才看到的是白天用的建筑,晚上不会有人住在里面。不管怎么说的确是没有防火的设施的,如果用在更大的建筑上,也可以考虑,可以导入更多现代化的技术到这些建筑当中。我们知道泥土是可以保护竹子的,在德国也有木质房子的,也可以持续几百年的历史,大家知道,泥土对竹材有很多的保护作用,竹子里面会很干。
提问:另外一个是建筑方面的问题,房梁有一些砖结构,砖怎么样和竹子进行连接?
斯维克(音译):我们的地基是有一些砖的,大家可以是怎么连接的,这个也是可以连接的,而且连接的很好。
主持人:下面有请南京林业大学的丁教授为我们大家进行下一个报告。
丁教授(音译):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首先感谢德中同行组委会,给我这么一个机会一起和大家交流关系竹子对环境的重要性,德中同行去年在南京做了同样的节目,今天走进同情,马库斯请我过来,我感觉非常的荣幸,前面他讲了在孟加拉国怎么样利用竹子建造房子,其实在中国我们的竹子用的非常非常久了,我今天主要讲一些竹子的基本的生物学特性,我们要利用竹子就要对竹子有一些了解,这里基本不是专业的人,专业的人都知道竹子的分布,今天是对竹子感兴趣的人,所以我的内容是比较简单。
这个是竹子在世界上分布的情况,有绿色的地方就是有竹子的地方,在历史上竹子是分布很广的,随着第三极的冰川,北美的竹子都冻死了,现在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现在世界应该有1000多种竹子,我们划了一个黑线,在黑线以南有竹子分布,现在主要是黄河和长江流域,更多的分布在南方,北京这一带有栽培的竹子,主要用观赏。
我们首先要认识竹子,大家都说竹子,到底什么是竹子,包括中央电视台问答活动当中也问过,竹子是木本还是草本,竹子不是树、也不是草,我们的古代,在近代的时候出了中国最早关于竹子研究的书,讲了竹子是一种非草非木的怪异的植物,所以我们把它定义为竹子是一种木本的草,事实上在世界上还有草本的竹子,竹子根据他生长的习性可以分四大类,我栽了一颗竹子之后,其他的竹子围绕这个老竹子长,还有一个长了之后有一个根上茎,丛生竹还有一个变异的类型,会在地下跑一段再出来,这种好的一段上面是没有芽的,农民都知道哪可以长竹笋。
在外观上我们看到一丛丛的是丛生竹,还有一颗一颗的就是散生竹,还有混生竹,竹子的大小大家也很关注,在我国云南有一种巨龙竹,你看这个人的腰有多粗,竹子就有多粗,可以长30多米,也有很小的竹子,可以用来做草坪,竹子的节,我们看到一节一节的,这个节一般是三十公分、四十公分,但是像这种竹子,在中国的南方,可以长到一米二,里面的纤维就是很长,编织工艺品就没有好,在广州有一个城市就家家编制这个竹子,出口,也有变异的,有的很短,可以作为观赏。竹子也有爬藤的竹子,这种竹子尽管经济价值不大,但是生态价值非常大,大家到过桂林,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因为上下没有树,都是石头,我们说并不美,我们希望有山有水。
我们心目中的竹子都是空的,也有实心的,这种南美洲的一种竹子,是实心的,你看竹子大大小小,高的矮的,但是叶子都差不多的,又不怎么开花,所以非常难识别,这个就要靠笋出来的时候看他的壳,尽管我分类学研究,很多竹子没有笋壳我也是不认识的。
有一些竹竿形态比较特别,像这个变成像乌龟壳一样,右边的像螺旋状的,还有云南和贵州交界的地方有水木竹,还有竹竿变异成各种各样的形态,都具有观赏的价值,所以这个竹子的种类是很多的,我们看他分类的话就看他的颜色和形态。
另外就是分支,不同的物种分支的类型也不一样,有很多的,有三个的,还有两个分支的,在过去我们的少数民族地方有一种竹子有刺,野兽很多,他把这个竹子在房子周边都种上,野猪都进不去,这是南美洲的竹子。
叶子也是区分竹子的主要的依据,下面有一个茎,下面有叶子,一个叶片由三个部分组成,完全不同于我们的小麦,水稻和玉米,尽管是同一类的,这是区分竹子和其他植物重要的特征。
竹子的叶片不仅是绿色,还有黄色、白色的条纹,大家关心的就是竹子开花,大家都知道,竹子开花就要死亡了,而且一开花就是成片的死亡,只要是一个家族的,即使三百年前长在重庆,现在移植到德国了,在重庆开花,他在德国也要开花,生理年龄是一样的,开花就要死了,过去都说开花不是很好的征兆,马上就砍掉,其实并不是很可怕的,竹子和任何的生物都是一样的,有生就有死,在死之前最好的办法就是传宗接代,动物留下小的后代,植物要开花结果,只是竹子的生理学特性和一般的竹子不一样,水稻小麦几个月就开花,但是竹子种下去至少要三十年,五十年,甚至几百年才开花。这是我们通过在全国到处跑的时候看到一些在开花,开花就要结果的,这是竹子的果实,我们看到这个竹子的果实很像我们的小麦,还有像梨一样大的,可以吃的,可以不同的物种果实的形态也不一样,另外一个大家感到神奇的就是竹子的生长,一天可以长一米多,因为我们中国人讲吃什么补什么,说孩子发育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吃一点竹子,竹子的生长有季节性的变化,现在的春天是长笋,下个月的时候新竹子就长成了,地上的部分就没有了,不会像树一样越长越粗,这个地上长完以后就开始长地下,地下的茎和芽,然后冬天开始分化笋,晚一点是冬笋个,早一点是春笋,丛生竹一般是夏天长笋,第一年是没有分支的,第二年才有分支的。
另外生产的格局,这个竹子他像树一样,我拿一个枝条在地上就可以生长了,每一个边和每一个笋只相当于树上的一个分支,这个植物等于一段一段长起来的,所以永远都是一段一段的,不会像树越长越高。
芽的分化是有周期性的,这个芽同样是芽,有的变成笋,有的变成边,一个竹子按道理,每个节上都有一个芽,这样的毛竹一般有60多个节,他长在地下的边也有60个节,并不是这些芽都可以成为竹子,只有5%变成竹笋,其他的都烂掉了,整个竹林的空间是有限的,没有空间,所以他保持一个合理的结构,如果我们以生产竹笋为目的,就通过人为的办法促进竹笋的分化,一般竹笋芽的寿命是三到五年,五年之后就死亡了。
一个竹笋的发育过程,你把笋剖开了看,冬笋节已经形成了,每个节的细胞都在分裂,生长,这个竹子就会迅速的生产。新笋长完以后,他的细胞壁会增粗,到了第四年的时候,细胞的纤维壁非常厚,他的密度就达到最高,做建筑一定要砍老竹子,我们讲了竹子对环境的重要性,我们可以看到竹子可以做建筑和很多的工艺品,在中国很多的竹子都是重要的水土涵养,我们国家有500种竹子,现在用竹子可以做各种各样的产品,凡是过去木材做的,我们用竹子都可以做,竹子可以烧炭,再加工成各种各样的产品,竹子的叶子里面有很多的养分,过去可以做中药,现在可以做饮料,茶,包括我们国内生产的很多保健品等等,竹子除了衣食住行以后,很大的用途就是造纸,还可以用竹子的纤维做各种纺织品,中国每年砍的竹子相当于1800万平米的木材,作为重要的森林资源,对环境的保护非常重要,这几年丛生竹发展的非常快,过去我们说有500吨竹子,对我们来说只有两种竹子,一种是毛竹,其他的都不可以用的,现在做造纸了,什么都可以用,重庆有寿竹,竹笋的壳一个可以卖好几毛钱,方竹,长在高山上的竹子,竹子还可以在园林上利用,其实中国对于园林用竹和竹文化非常的深刻,赞美竹子的诗堆起来要超过我了,很多很多关于赞美竹林的诗词,竹子也可以作为盆景,可以做各种各样的造型,除此以外,现在竹子在整个外面大环境的绿化,像街道上。这是福建的闽江,在江河流域,我们做了很大面积的竹子,既可以利用竹子,又可以做到涵养水分,这是贵州,河流两边就是竹子,大家很关心能找到水中的竹子吗,现在还没有,竹子的生物学习性是喜欢湿,但怕长期淹水,竹子还可以做草坪,竹子做的草坪固土的能力是很强的,是一般草坪的六倍。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丁教授,我真的从您这里学到了很多,我想有很多新的内容对我来说是新的,非常感谢。
维斯克(音译):对建筑来说,这个竹子的耐久性的保护是什么样的?
丁教授(音译):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你的问题很难回答,竹子主要的问题,特别是是原材料的应用,这些竹子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困扰,我们要找最好的方式,环保方面的化学处理方法是我们唯一的方法,就像刚才说怎么样进行防虫害和防火。
马克斯:我很多年就开始来亚洲旅行了,每年都要至少来一次中国,我来这里主要是学习中国的文化,越来越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感兴趣了,特别是对中国的建筑,中国的道,方法,我对中国的文化真的非常感兴趣,我在亚洲各国旅行的时候,我当时在竹林里面走的时候,真感觉非常的兴奋,那时候我产生了一种境界,有这么一个灵感迸发出来,我要做竹子方面的建筑实验,大家可以看到我的作品。我是德国的建筑设计师,大家看到这个设计是一年前我在南京做的设计,去年十月份的时候,它显示出了竹子的魅力,在这里可以看到做地面和桌子,真的是非常好的竹材,从工作开始的时候,我们就感到非常的激动,做这样的竹亭,然后到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这些地方,我做了竹子的空间,这是我一生当中第一次和竹子打交道,对我来说,挑战很大,这些设计,建筑的理念,建筑师都走到我这里来说,为什么你把竹子作为钢来用,我的回答就是有这么多的人,他们都有根据自然的积极仿生学的建筑,我想反过来说很精彩的建筑,我们怎么样用这个东西,用于高科技,在亚洲有很多好的建筑,在重庆早期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还有泥土和竹子结合在一起,这是传统的方式,整个亚洲,在北美的地方都有这种传统的方式,所以有的时候房间里面可以看到,在日本也是非常类似的,在过去的两三百年里面都有一些公司,在竹子里面用黏土覆盖,我们和重庆大学有一个联合的项目来进行合作,我们努力的体现一下怎么样把历史的传统在融入到现代的元素当中来,利用我们的工作方式使得对建筑公司和人民大众都是非常有趣的,用竹子可以做出现代化房子的,在下一个阶段,在重庆我们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情况,第一次他是用这些竹子做竹厅。
我们来看一下我们这边照的一些照片,在重庆拍的,也是一个很可爱的照片,看起来好象比较老,传统的东西,但是感觉到蛮不错的,我们来看一下中国人用竹子做的很多的东西,我们来看一下这边亚洲建筑的情况,他们也会很喜欢用这样的建筑向大家展示这个传统,这也是比较有特色的建筑风格,我们通过这张图看到日本做的建筑,我们看一下下一个照片,这个照片是我们拍下来的一个女人抱着一个小孩,后面有一个竹筐,我们看到的也是她背着这个孩子,在中国其实也能够看到这方面的情况,很多抱小孩的筐都是竹子做的,这方面应用的还是蛮普及的在中国。
我们来看一下这也是这面生活的一个写照,我介绍一下另外在杭州看到的景象,刚才我们的丁博士也是为大家介绍过,他在这方面的生态的特征,我在这面也是了解到,中国在竹材方面也是最大的生产基地,我们来看一下现在做的桌子就是竹子成板做出来的,我们以前用的都是木板做家具,丁教授刚才讲了,我们这方面也是可以用的,现在竹材在建筑方面也是用的越来越多的,今天所有的德中同行展台的建筑都是竹压之后做成的,我们有很多这样的机器,中国也引进了很多德国制竹的工具,最后制板,这是我们看到的火车,我在欧洲还没有见到过火车里面装这么多的竹子,有很多竹子做的筷子也是在欧洲没有的,而且在小的商店也可以看到很多竹子做的产品,而且我也发现了很多中国竹子和茶会有关联,在很多茶馆中也看到很多竹子的黑及,这也是我在中国发现的比较有趣的特色。
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在南京有这么一个厂,我也带朱教授和丁教授去过,他们也是我们竹协会的成员,另外张晖女士,她不仅仅是老师,也是在整个租研究方面很知名的人,我们和这些人共同在南京建立了这么一个展示厂,我们在那里办了一个小的展览室,我们在二层里面给大家陈列了很多相关的文化和情况,包括我们一些设计师还有设计学院的学生,他们在为了保证可持续性未来做的贴近自然的设计,包括如何对城市的愿景进行设想,如何使我们的城市更加有生态,更加富有未来,我们在小的博物馆中都做了很多作品的陈列,还有他们写的文章,在这里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在工作中照的几张照片,我是一个艺术家,我主要是做整个房间的设计,这是我这方面的特色,我会根据房间空间的情况做出一些不同的艺术的设计,衬托这个房子,我也会把我很多艺术的东西融合在这个设计当中,我曾经做过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是关于跟竹子有关系的,是一个 50米的球,做了这么一个艺术品,而且在很多的扎实和报纸上都有登载方面的艺术品,我原来在印度尼西亚也做过这样的项目,做了三十米高的作品,我在那里放了半年的时间,供很多的游客看,我在整个的设计当中,小楼里面会先放出一些水,然后在里面慢慢散步的时候,你有林中散步的感觉,会感觉到完全自然的环境当中,我在这个空间里面会把一些大气层想象的东西,包括空间的想象进行了有趣的编排,让人们感觉到如在太空散步的感觉。
大家看到这是球形的,一共30米长,我这边所有的东西都是自然的材料搭建成的,在报纸上也登载了我们的作品,在泰国北部也使用了很多的竹,在那里也做了这样的艺术的展示,我们也把它和水联合在一起,做了这么一个艺术的展览,我们也做了一些用竹子做的船,竹筏,我和我的学生也共同做过这个竹筏,竹筏慢慢的在河流中行驶,感觉相当不同,而且我也租了一辆私人的飞机拍摄了很多这方面的照片。以前这个地方是要靠水生活的,当地的人也发明了很多如何使用竹子满足他们的生活,我当时租了这样的私人汽车,在空中照了很多的照片,把整个水域做了一下照片的记录,这是一个50厘米长的照片,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很长的河流,在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竹子使用的痕迹,我们通过这里看到竹子做的船,竹筏,还有竹子做的桌子,这张桌子也是我自己设计的,也是全新的设计理念,这个也是用竹子做的音响,竹子有很多人觉得它很神奇,大家会在这这里听音乐感觉到不仅仅是有正常的音响的效果,而且可以感觉到是从竹子里面发出的声音与众不同,让人感觉到很神奇。这是一种崭新的东西,也引起了很多人对它的关注。
我们这里另外一张照片是在房间中做的艺术品,我这里拍了很多关于河流的照片,包括我在重庆的时候,也排了很多在城市里面的照片,这些照片本身是很有说服力的,不需要声音和电脑就可以传递出当地的信息和生活方式,还有他的风格。在这样的竹子的世界当中,我们也制作了不同的比较有特色的艺术品,而且我们和很多的艺术学院和艺术系共同设计竹子做的艺术品,这也是其中的一个作品。这些也可以作为装饰品放在房间里,这些都是比较有创意的作品。这是另外一个我做的项目,这是一些用竹子做的房子,住在这样的竹子的房子里面会感觉到心旷神怡,因为这里全部都是自然的景观,而且里面的一些设施尽量都是用竹子做的,像这个凳子,它的坚固性是相当强的,你虽然看到是比较简单的竹子,但是其实它高科技的含量我觉得是不亚于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科技作品的,它的稳定性也是相当强的。
我们也看到这是自然界本身提供的足够的坚固性,这也是我的一些照片中的展示,还有几个新的项目,在泰国的建筑,在泰国我们做了一些项目,做了一个小的房子,可以在里面做按摩,我在中国也看到,中国的按摩也是做的很好的,我们在这里也做了一个防水的处理保证,水不会渗进来,这是我们设计的小房子。我们在下面也会看到水的缓冲地带,这是一个很漂亮的泰国周边,他是在整个河边,我们用竹子搭起了一个高台,这些竹子还会继续生长,我们这个房子会自己填充更多的竹子的气侯,当新的竹子长出来之后,我们会把旧的砍掉,留下新的,你会感觉到这是上天的恩赐,每年会给你一些新的东西,给你这个房间注入新的气息,这也是我们这里面设计的新型的与自然共存的建筑风格。也是在泰国做的一个项目,我们做了一个农户,像一个蛋一样,我们这边可以看到,我们用货车把这个小东西拉过来,差不多有14米高,我们是把它放在市中心,想在这里做一个茶馆,我们看到是一个起重机吊在上面,进行安装,这是晚间的照片,我们在这边没有办法向大家展示,其实是蛮好玩的,人可以坐在这里,然后升高,在空中喝茶,是相当惬意的,完全是俯瞰我们的自然景色。这也是享受生活的新型的尝试。
在这个图片中可以看到,有差不多50多个学生共同做这个项目,我们每个人都有动手去做,不仅仅是一个小的示范的东西,而事实上是一个真正的产品,我们还要尝试很多新型的技术,比如说怎么加固好,固定住,搭建这都是我们共同想的主意,是一个很有趣的活动,而且我们尽量会做的简单,不要有太多的科技含量在里面,这就是我们最终的效果图。
这是我们设计的德中同行的每个展示的房间,大家在人民广场当中也可以看到我们设计出来的竹房,我们也希望在设计过程当中,融入一些亚洲建筑风格,包括一些中国的建筑风格,注入到整个建筑当中,在德国,我们这边用竹子用的不是特别多,但是我们有在很多其他的亚洲国家看到很多他们对竹子的应用,对于我来说,中国自然的原料是有极大的吸引力的,激发了我这方面的灵感,设计出这次德中同行活动的竹房,我的祖母做很多的编织,也获得很多编织的专利,给了我很多的灵感,让我今天和自然原料编制成小的作品,也帮助我对于这次整个德中同行的展台进行设计,我们这里采用了很多这方面的自然材料,把它编制在一起。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通过这样的设计,既可以通风也可以遮阳,我这里有两个自然的通风,不需要太多的空调,我会在整个房间里面做很多透明的玻璃,可以让光线更好的进来,让房间不用太多的电和光浪费整个的能源,而且外部的人也可以看到里面的情况,可以有很好的互动,我也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用一个崭新的方式给大家展现建筑的新理念和新方式,而且在这个环境中,我想给大家证明,照样可以舒适的在里面工作,对于很多比较现代的技术方面,我们在整个的竹了建筑设计中,涉及到很多传统建筑的方式,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方式,以及他们的一些道理,而且有很多的优势,当然了,也不否认也有一些劣势,很多以前的建筑拆是比较难的事情,所以代替这次的设计当中,希望无论是搭建这个小屋子还是拆这个小屋子都比较容易,而且可以重复利用我们的竹材。我们在这个竹房子里面也考虑到这方面的情况,就是我们希望能够让他整个的建筑节能方面有很好的效果。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设计,比如说我把这个图放大的话,这也是我这次德中同行的设计,我们在广州和重庆都会用同样的设计,那我们在下一站德中同行的活动会在广州举行,在广州我们还会同样重复使用我们的竹材,这样的话就可以重复利用这些资源,而不至于浪费,我们也希望借此可以推广这种新的建筑材料。
我们在这里看到的一些颜色,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颜色多半都是透明的,这是我们大家在德中同行活动中都能够看到的几个不同展台的建筑风格,其实如果想把这个做好,也会有很多的高科技的含量在里面的,这是中心的展示区,我们没有任何的柱子,完全这么搭上来的,也是需要一定的科技含量在里面,其实我更希望给大家展示一个空的房子,展示方方面面,当然,我们这里不是空房子,有方方面面的展览,大家可以看打,上面欧很多的连接器,这些连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我们的建筑师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在上海找到了建筑师来帮助我们共同做这个项目,他在南京已经帮我们搭过一次竹子,现在我们同样的设计又在重庆搭了起来,我们希望到达中国的一个新的城市之后,不希望形成当地的生活,不想当我们走了之后,留下很多的建筑垃圾,我们希望这边所做的东西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也是给这个城市提供新的建筑的展示。
我们在杭州采集了很多竹子,而且我们把它进行压缩和制作甲板,这是我们刚开始做的一个设计,这是我们的生产过程,这是具体的生产现场,大家可以看到,几千个竹竿,而且我们要做很多的实验,如何很坚固,如何防水,这些都不是木质的,他们全部都是竹材,大家用这种竹材做建筑还不是特别的多,大家也可以看到,整个的建筑过程中也是很辛苦的,我们要确保它的稳定性,这是里面的装修,这是一个全透明的建筑风格,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看到,而且会一直有人在里面监控他整个搭建的质量,而且大家也看到我们这有一个遮阳的纱,也要铺上去,这是晚上的照片,这是晚间我们拍的照片,还有房间内部的情况,这就是重庆的鸟瞰,我们当时也琢磨过,怎么样在这里安排我们的建筑,怎么设计,而且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