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简介 | 企业文化 | 业务范围 | 服务优势 | 服务流程
传统竹木建筑 | 现代竹木建筑 | 视频中心
公司新闻 | 行业动态
木建筑工程 | 竹建筑工程 | 竹木制品订制 | 规划设计
古建风格 | 现代新型风格
联系我们
Contact
首页 >> 竹建筑文化 >> 传统竹木建筑
竹子王国的“竹楼情结”
发布日期: 2010-10-05 阅读次数: 2603

以竹造园,竹因园而茂,园因竹而彰;以竹造景,竹因景而活,园因景而显。竹集形态美、色彩美、音响美、风格美于一身:翠竹青青,千姿百态。有的离地尺许,有的亭亭玉立,有的蓬松一堆;寿竹散生一盘,互不相拢;小勤竹枝枝紧连,挤在一起;甜竹竹叶大如掌;小观音竹叶形似针等。绿竹栉风沐雨,心有灵犀。月照有清影,风吹有清声,雨涤有清韵,霜凝有清光,雪染有清趣。以竹为友,以竹为师,会使人悟天地之正气,育崇高之美德,激人生之理想。

    
中国是竹子王国,竹子种类繁多,分布地域极广:东起台湾,西迄西藏,南至海南岛,北至黄河流域。万千绿竹,绿染神州,装点山河,美化大地,使我们的生活更富有色彩和情趣。当我们涉足名园胜迹,无不深刻地体察到竹子的景观效益。中国园林造园历史悠久,具有特殊的艺术风格,富有山水画境的自然美。竹正符合造园要求自然、纯朴的潮流,是古往今来园林中很好的绿化植物。

     
以竹造园,不管是纷披疏落竹影的画意;不管是以竹造景、借景、障景,或是用竹点景、框景、移景,都能组成如诗如画的美景,且风格多种多样。诸如竹篱夹道、竹径通幽、竹亭闲逸、竹圃缀雅、竹园留青、竹外怡红、竹水相依等景观艺术,无不遍及中国园林。

    
北魏时期,洛阳官场众多私家园林,相继呈现了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的景象。崇竹爱竹、乐竹忘形的竹林七贤更加提倡竹子造园。尤其是唐宋时期,我国文化艺术空前繁荣,促进了造园兴盛,竹子造园随之而步入了鼎盛时期,有名的李德容的平泉别墅、王维的辋川别业,杜工部的成都草堂、苏轼的东坡园等等,大种庭园竹,与绿树花草天成景物流芳百代。明清时代,竹子造园首推江南园林。苏州的拙政园梧竹幽居竹径通幽竹廊扶翠等园林艺术为多数园林借鉴。特别是清代圆明园天然画图,以万竿翠竹为其中五福堂造景,呈现出竿竿清欲滴,个个结生凉的竹园景象,清风吹过,龙吟细细,凤尾森森,真使人有风枝露梢,绿满襟袖之感。其中湘妃竹在天然画图中造就了令人陶醉的景观,成了竹子在东方艺术情调中的杰作。

    
纵观中国数千年的建筑史,我们可以粗略地勾画出竹材建筑的发展轨迹:从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华民族的先民就以竹为建筑材料,建造了与刀耕火种和经常迁徙的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简易住所,竹开始与中华民族的住所结下了不解之缘;由巢居演变的干栏建筑,是长江流域以南诸民族以竹木为主要材料建造的独特的住所形式,亘古及今,分布广泛;竹是我国古代建造宫室的重要建筑材料,并以竹宫作为坛祠的泛指;我国古建筑中曾经形成了加工竹材用于建筑的职业——竹作,出现了专门以竹为建筑材料的竹建筑,唐宋风靡一时,称为文人雅士追逐的时尚和居必有竹的具体体现;竹子在当代不仅成为建筑工地上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而且广泛用于室内装饰,出现了颇受现代都市人青睐的竹建筑和室内竹艺装饰。

    
我国历代封建王朝都有大兴土木的流弊。竹因具有取材便捷、坚固耐用的特点,自然受到人们的青睐,进入了古代宫室的建造活动之中,成为建造宫室的重要建筑材料之一。川东的一则传说从侧面反映了用竹建造宫室的情况。川东酉水流域流传着《祭竹龙》。相传,皇帝建造宫殿,需要三千六百根竹子,故派人到南方到处找竹。因官兵残暴成性,杀死护竹人,迫使当地百姓反抗。最后,满山翠竹变成一条条竹龙,口吐火焰,烧死官兵。此后,川东酉水流域的百姓每年都祭祀竹龙,以酬谢竹龙的庇佑之恩。汉代大兴竹宫,据《汉书礼乐志》载:……夜常有神光如流星止集于祠坛,天子自竹宫而望拜。《三辅黄图》三载:竹宫,甘泉祠宫也,以竹为宫,天子居中。即以竹宫作坛祠的泛指。从以上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看,以竹为主要建筑材料的竹宫至迟在汉代即已出现,甚至可以追溯得更远。

    
在我国各种民居建筑中,使用竹材最广泛的莫过于南方诸族的干栏建筑。

     
干栏式建筑是多种要素组成的重层文化复合体,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独树一帜。干栏式建筑系竹、木柱底架上建造的高出地面的房屋,自新石器时代至现代均有流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南方的干栏式建筑均是从原始巢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古代越人居住的是以竹木材料为主的干栏式建筑。古代东南越的建筑材料丰富,山间平地各处生长的竹木材料俯拾即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对越人的各项建筑活动无疑提了极大的便利。从浙江河姆渡遗址及至广东高要县茅岗水上干栏建筑,都证实几千年来古代越人及其先民建造的干栏建筑都以竹木材料为主。

    
傣族竹楼是典型的以竹材为建筑材料的干栏式建筑。傣族建造干栏式建筑的历史悠久。傣族创世史诗中记载人们不断总结经验建成的凤凰房”(干栏),主要就是用竹子建成的。

    
傣族营建竹楼也有悠久的历史,故史书中关于傣族竹楼的记载颇多,因傣族先民称为金齿百夷,故史书上的金街百夷即指现今的傣族。元李京《云南志略》载:金齿

    
百夷风土下湿上热,多起竹楼。明李思聪《百夷传》载:公廨与民居无异,虽选慰亦楼房数十而矣。制甚鄙猥,以草覆之,无陶瓦之役,头目小民,皆以竹为楼。明朱孟震《西南夷风土记》记百夷:所居皆竹楼,人处楼上,畜产居下,苫盖皆茅茨。又,《徐霞客游记》载:云南腾越州驾竹为巢,下畜牛豕,而上托爨卧,俨然与粤西无异。以上四则记

    
载充分说明:傣族竹楼起源甚早,且以竹为主要建筑材料。

    
从现今傣族地区遗存的竹楼看,傣族竹楼几乎完全是用竹子建成,梁、柱、墙壁、楼板、楼梯、门窗,无一不是用竹子制成,门窗还编织各种花纹,表现出傣族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楼板是用大竹打通中问的竹节,直剖裂开,然后压平,便成为宽尺许、长数丈的光滑楼板。

    
在长期的建筑实践中,傣族人民积累了丰富的建筑经验,对竹有一定的要求。如用竹划篾子,太老的竹子划不开且易折断,太嫩不牢实。一般刚丢梢的嫩竹,较为好用。习惯于七竹八木,即七月砍竹,八月砍木材。

    
关于竹楼,傣族民间流传着一个优美的传说。傣族人民居住的竹楼,傣语通称为这个名词是由烘哼一语演变而来的,烘哼是傣语,凤凰展翅的意思。传

    
说,在远古时代,傣家人并没有房子居住,他们住在山洞或大树上。有一个名叫帕雅桑目蒂的人,他看到树叶能遮挡雨滴,从中受到了启发,便开始试着用树叶、山草建盖住室。起初,

    
他用树叶山草盖了一间平顶草房,可是一下雨这房子就漏得无法住人。后来帕雅桑目蒂看到一条狗前腿立地,坐在地上淋雨,雨水顺着陡坡形的狗身流到地上,狗身下面滴水不漏,他

    
从中受到启发,仿照狗坐在地上淋雨的姿势盖成了杜玛些”(意为狗头窝铺)。这种房子前高后低,使雨水顺着坡形屋面流到地上,但歪脚雨还是从两侧和屋前飘洒进来,雨下大了屋里水奔流涌,仍然无法安身。帕雅桑目蒂拆掉杜玛些,准备盖一理想而舒适的住室,可是他盖了很久也没盖成。他正在苦恼之时,天王帕雅英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凤凰,冒着风雨飞到他面前。凤凰扬起双翅,暗示他屋脊应该盖成人字形;凤凰低头摇尾,暗示他要蒙上人字形的两侧,才能挡住从两侧飘来的风雨;凤凰将脚立在地上托住身子,暗示他住房应分上下层。凤凰飞走之后,帕雅桑目蒂按凤凰淋雨之姿,用竹盖成了如今这种高脚竹楼。他把这种既能遮风挡雨,又能防潮的舒适竹楼叫做烘哼,传给了后人。住上舒适竹楼的傣家人,为了记住帕雅桑目蒂这个盖房始祖的功迹,便使用帕雅桑目蒂的名字重新给竹楼命名,即把烘哼改成了很帕雅桑目蒂,通称

    
可见,这就是傣族创世始祖不断总结经验用竹子建造的凤凰房,也就是竹楼的原形。这种竹楼,在云南德宏保留较多,比比皆是。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的竹楼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异,除一部分保持原貌外,大部分已演变为瓦顶木楼,但当地傣家人仍然称其为竹楼。由此可以说明,竹楼作为傣族传统的住所形式,对傣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有深刻的影响,使傣族人民对之产生深厚的民族感情,形成一种无法化解的竹楼情结。德宏有谚语说:吃竹、住竹、烧竹。竹对傣族人民传统住所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由于南北自然与地理条件的差异,我国的原始住所朝着两个方向发展,即南方人巢居,北方人穴居。干栏就是在巢居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逐渐出现了悬虚构屋居处架木两重架竹为栏的形式。所以可以说,我国南方竹木繁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古代南方诸族的原始巢居形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竹木为建筑材料的干栏建筑。竹不仅对干栏建筑的产生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影响了我国南北建筑不同的风格和走向。

四川乡旅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 七位品牌
地址:中国·宜宾·竹海镇经济开发区 电话:0831-4912555 传真:0831-4911177 zmjzcn@126.com
蜀ICP备09015584号-1

川公网安备 511622025116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