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Contact

快速搜索
Search
云南少数民族竹楼建筑
发布日期:
2013-07-20
阅读次数:
4755
竹楼是最具代表性、最富有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竹制民居建筑,在云南省境内的傣族、佤族、布朗族、基诺族、德昂族、哈尼族、独龙族、怒族、傈僳族、白族、景颇族、拉祜族等聚居区,竹楼是主要的民居建筑形式。
竹楼是采用干栏式建筑形式,房屋离开地面,建筑在柱桩上,下部架空。上层住人,下层关牲畜和放置东西。竹楼都背负青山、依山而建,具有防潮、通风散热、卫生舒适、防避虫蛇之害的特点。因就地取材、以竹为楼,梁柱、墙壁、屋面、楼梯、楼面都是取竹而建,俗名竹楼。云南不同民族的竹楼大小、内部设置有差异,但以傣族竹楼最具有代表性。竹楼分上下层,上屋顶呈四面坡形,犹如“孔明帽”,下层呈方形,极富立体感;竹楼与竹楼之间高低起伏不平,富有层次感。
历史文献对云南民族竹楼有明确记述,《唐书?南平獠传》有“多瘴疠,山有毒草、沙虱、蝮蛇,人楼居,梯而上,名曰干阑”之载,宋?周去非《岭外代答》称“上设茅屋,下豢牛棚。棚上编竹为栈,下施椅桌床榻。”元?李京安《云南志略?诸夷风俗》也有“金齿百夷 …… 风土下湿上热,多起竹楼,居濒江,一日十浴”之载述,说明其历史源远流长。云南少数民族竹楼的起源和诞生存在有许多的传说和故事,反映了云南少数民族人因地制宜、旧地取材、适应环境的聪明智慧和创造精神。用竹建造的傣家竹楼充分体现出轻盈、灵巧、别致、实用,极富民族特色和风情。傣家人于村寨旁种植许多高大茂密的竹丛,生机盎然,掩映着土灰色的竹楼建筑,富有诗情画意。
现今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竹楼用纯竹建造则较为少见,竹柱、竹地板、竹梯、竹隔板多被木制品替代,但仍然保留着“竹楼”的形状和名称,“竹楼”无疑已成为云南民族民居的符号,展示着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色。